网站首页
校园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概况 > 校园历史

校园历史

学艺中学鸟瞰图

进入中考冲刺的学艺中学学子

学艺中学实验大楼

这是一所周恩来总理称赞过的“东江第一的革命中学”,在岁月峥嵘的战争年代,从这所革命学校走出去的学生把一腔爱国热情洒在这片深沉的土地上,省港大罢工有他们的呼声,梅州的工运、农运和妇运有他们的身影,拥有着纯正的革命血统,锻造着一代又一代学艺人顽强不屈、锐意进取的品格。

这所学校便是学艺中学,从草创之初至今,它已走过90余载的风风雨雨,经历了数次迁徙,几经停办、复办,仍然焕发出勃勃生机,为梅州教育史写下辉煌的一页。

如今的学艺中学是梅州唯一一所市直初级中学,历年重点中学的入围率均列全市前茅,是名副其实的初中“老大哥”。为了体现教育的公平性,梅州的初中招生实行的是电脑派位的方式,当年教育局局长的儿子也想进学艺中学,无奈没有被派到这所中学。这足可见这所学校的教育水平和人气之高,也足见其公平。

辉煌历史·东江第一革命中学

1924年4月,春夏之际,梅州市梅县区广益中学一批进步学生掀起了“抗专制,反奴化,反诬蔑,反驱逐”的“广益风潮”,280多名中学生奋然离开广益中学,组织互助社出版刊物,租借民居,聘请教师,组建了“梅县学生互助社中学”,后由郭沫若、成仿吾建议改名为“学艺中学”,随即成为当时“抗日救亡”基地。

翌年4月,东征军抵梅,周恩来总理对学艺中学学生在梅县率先举起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旗帜的革命行动给予了高度称赞,说“学艺中学,是东江第一的革命中学”。

1926年春,在中共梅州第一个党支部——梅州特别支部成立的影响下,学艺中学发展了学生李仁华、古柏、杨维玉、杨新华加入共产党,不久便成立了党支部和团支部,成为当时梅州地区最早成立党支部的学校。从此,学艺中学校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真正成为梅州的革命学校之一。

学艺中学,是一所国内少有的在革命战争年代为祖国独立和民族解放牺牲了数十位学子的学校。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发生的南“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广州“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杀、梅州武装暴动、抗日救亡运动和解放战争等历史大事件中,均有学艺中学生的身影,他们以参与、声援的形式展现了极大的爱国热情。不少先辈也为之付出了年轻的生命——梅州最早的党组织骨干、曾任红四军前委秘书长的李仁华烈士,曾任新四军皖南文联副主任的革命诗人蒲风烈士,曾任瑞金中央苏区妇委负责人的郭登梅烈士,毛泽东在江西时期的主要助手古柏烈士等,值得一提的是,1937年7月,毛泽东在延安还亲自为古柏题词,悲痛悼念烈士的逝去。

纵使是在动荡岁月,学艺中学依然十分重视教学工作,在本地和上海、南京、天津、四川等地名校聘请名教师,还聘请了留学英国和日本的蔡琦桐、林兆宗、黄仲永等,一时名师荟萃。正所谓名师出高徒,该校的第一届学生毕业后到广州投考大学获得了100%的录取率。学艺中学原是“备案”中学,1933年由于参加全省统考连续两届成绩优异,且位列十名之内,广东省教育厅由此批准为“立案”的中学。

学艺中学从办学至1982年初,曾经数次合并、迁校、改名、复办,四次更改校名,一度停办。1982年1月,梅城江南杨屋角(现学艺路)新办的“江南中学”改名“学艺中学”,3月7日召开学艺中学复校大会。学艺中学复办后,在低洼地建起了第一栋教学楼,当年招收学生500多人。首届中考成绩列全梅县市第一,1988年,70人参加高考,32人被高等院校录取。

从1982年复办到1997年,学艺中学先后隶属梅县市和梅江区。几年间,学校先后增建教学楼,在校生达到2000多人;热心乡贤曾宪梓、黄桂清、邹锡昌先后捐建了宪梓图书馆、桂清教学楼和锡昌科学馆,并逐步充实了教学、实验设备和运动场所,保证了教学需要,为发展打下了基础。

社会认可·挤破头都想上的初中

复办30多年来,特别是1997年转为市直属学校后,学艺中学的办学条件越来越好,每年中考取得的成绩也有目共睹。在2008年全市中考实行“六统一”的8年来,学艺中学共有5位毕业生夺取全市状元,总分进入全市前50名的达73人,单科满分共1372人,考取重点高中有3200多人,向社会、家长交出一份满意的成绩单。

孩子在学艺中学就读的家长李先生表示,对比了梅城各间初中,第一志愿就是能进学艺中学,“因为小学是在鸿都读的,在电脑派位的时候很幸运地被派到学艺中学,孩子现在上初二,感觉老师挺负责任的。”

据校长林青山介绍,每到招生季,都是他最繁忙的时候,“我的电话每天都被打爆了,很多家长希望能把孩子送进我们学校,但是我们学位也有限,现在实行的是电脑派位,没有商量的余地,但仍然有执着的家长会来电咨询。”

由于实行电脑派位,当年的教育局局长的儿子也想进学艺中学而未能如愿,只好到别的学校就读,这一方面很好地体现了梅州教育的公平性,另一方面也能看出社会对学艺中学的认可。

“家长心中都有一杆秤,能衡量出哪所学校较适合自己的孩子的成长。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把教学抓好,把孩子教好,不让家长失望。”校长林青山说。

走进学艺中学,感受到的不是那种紧张、压抑的气氛,而是一种和谐、轻松的氛围,学生的笑脸洋溢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教室里不时传来学生激烈讨论的声音。“不论是对学生的管理还是教师的管理,我们实行的都是人性化的制度,以人为本,营造一种松严相宜的环境适合学生的成长。”校长林青山介绍。

“我们不需要坐班,学校的各种安排也会事先跟我们充分沟通,多方考虑我们的感受,教师之间都是一种非常和谐的氛围,因此每位老师也很自觉,珍惜这份工作,爱岗敬业、勤奋工作,一届又一届的好成绩就是对老师成绩的肯定。”老师房苑萍说。

为推进特色教育的发展,学艺中学计划招收具有足球或羽毛球特长的学生,建初中训练基地,鼓励学生发展特长,“在全国或省级比赛中获得名次的学生,比如人民小学的足球队、梅师附小的羽毛球队,都有可能报读我们学校。”校长林青山说。

关注学生·呵护心理健康成长

考前焦虑、被同学欺负、父母离异等问题,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初中生来说或许是个心理上难以迈过去的“坎”,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可能会对学生日后的成长造成不良的影响。

“让学生掌握知识是我们的主要工作,让学生健康成长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一个任务,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很重要。”校长林青山说。

走进学艺中学的心理拓展训练功能室,最醒目的地方放着一个沙盘,旁边的架子上摆满了各种小道具,有小动物、植物、房屋等等,在功能室的隔壁,就是这学期新建立的宣泄室,里面有供学生宣泄情绪用的沙袋、渲泄人等。

潘冰老师是学艺中学心理咨询室的创建人,已取得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据她介绍,学艺中学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给予了较高的关注,不仅设置了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还鼓励学生建立阳光心理社团,从软硬件方面满足学生的需求。“有个学生因为成长环境的原因,患有精神障碍。在这个功能室里,我为他做过咨询,先后6次对他进行沙盘游戏治疗,他的心扉从完全关闭到逐渐打开,怪异的行为也慢慢减少了。”

为了掌握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学校还购买了专业的评测系统,建立起全校心理健康档案,当有学生前来咨询室求助的时候,通过专业测评可以客观反映出学生的心理状况,从而帮助老师“对症下药”,给予学生正确有效的帮助。

“有同学让我帮他预约过心理咨询,回来以后他说咨询很有帮助,而阳光心理社团的作用是以朋友的身份倾听同学的烦恼,开导同学,如果解决不了,我们就会推荐他去心理咨询室。”阳光心理社团的社长姚诗林说。

心理咨询室、功能室、团体辅导室、宣泄室,这些加起来有100平方米的场室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排忧解难、舒缓压力的小港湾,深得学生的欢迎,如此完善的设置,在梅州的各所学校里算是非常少见的。据了解,学艺中学正在准备申报广东省心理健康特色学校,将心理健康打造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

此外,诗教也是学艺中学的一大特色。学校以学艺诗社、《沁园》诗刊为诗教平台,以实施“语文诗意教学”课题实验的语文教学活动为阵地,进行了“中学诗教活动探索”,在学生中,读诗、诵诗、议诗、写诗等活动蔚然成风。中华诗词以其独特的魅力陶冶着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打下了学生的文学功底。

“不只是语文,学校的诗词励志教育,对我所有学科的学习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激励着我,勇攀高峰。”2010届的学生杨菲如是说。

校长对话·高中招生政策改革学生上东山中学的机会更大了

从2015年开始,梅州推出多项教育改革创新之举,其中一项就是全面推进中考招生制度改革:公办普通高中全面取消择校生,公办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到校”的比例由30%提高至40%,录取批次分四批进行,东中、宪中第一批优先招生。

对于这些改革,作为一名初中学校的校长林青山跟记者谈了他的看法。

南方日报:改革的其中一项,公办普通高中全面取消择校生,公办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到校”的比例由30%提高至40%,这对于学艺中学来说有哪些影响?

林青山:其实这项政策是为了兼顾教育公平而制定的,主要针对的是中考中较少考上东中、宪中等重点高中的学校,对于学艺中学来说几乎没有影响。学校教育水平有高有低,特别是有些偏远的山区学校,对于那里的学生来说,想上东中、宪中是件不容易的事,“指标到校”的比例提高了,对于那部分的学校学生来说是好事。学艺中学每年考上东中的人数都占了其招生人数的10%以上。

南方日报:从2015年开始高中招生录取批次分四批进行,东中、宪中成为第一批,具有优先招生的资格。这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是好消息吗?

林青山:这个政策的调整对于我们的毕业生来说是利好消息。因为往年都会有一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不敢填报东中或宪中,其实他们的分数是可以被录取的,这是很可惜的。现在分批次录取了,学生都可以大胆地报,如果实在东中或宪中没有录取到,还可以去第二批的学校就读,等于上了一道“保险”。

取消择校生,减少正取生,把尖子生都招揽到这两所学校,集中力量培养,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也是有益处的,学校也可以避免了“做大而做不强”的局面,作为初中学校的校长,自己的学生能得到更好的教育、有更好的前程,我们都是很支持的。

关注·雨季的青春渴望阳光

12岁到18岁的年龄阶段,一般是中学阶段,这是青春期身体和心理发育最为剧烈的时期,国外有学者形容这一阶段是“骚动的、矛盾的、动荡的、暴风雨式的时期”。这是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渡时期,也是对人生、社会和未来充满幻想与好奇的“多梦季节”。

这个时期的中学生正处在个体发展的特殊时期,是心理功能受阻的易发期和多发期,伴随着成长的欣喜、生活的苦恼、学习的压力、情感的吸引,种种感情交织在一起,会变得十分敏感和冲动,花季少年既有绽放的欣喜,也有凋落的忧伤。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类的,因学习而产生的压力、焦虑,还有因人际关系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或与老师、与同学、与父母等,还有是遇到挫折的处理问题、早恋问题等。

父母因素是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解决的瓶颈。父母经常把分数作为衡量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尺,甚至把自己未实现的理想强加于孩子,造成孩子巨大的心理压力。“其实,父母是青少年最稳定的人际关系,也是青少年内心最渴望得到支持和帮助的对象。”学艺中学的潘冰老师建议,父母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让其感觉到自己被父母所了解和理解,这会使青少年感到放松和自信。

除了父母要多加关心外,学校也要担起呵护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责任,例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还可以设立悄悄话热线信箱,这种方式对一些尚不善于进行面对面谈话的学生十分方便,而有些话又是碍于颜面的,所以信箱可省去害羞的忧虑,而且中学生又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在信中组织得更为严密;设立心理服务室,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由于学生们对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日益迫切,心理咨询服务室的建立也就势在必行。无论初中高中,城市乡村,中学生们已开始从拘束、害羞地进门到落落大方自然地进行心理咨询;从以试探性的心情谈话到充分倾吐心中之烦闷。如今,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已不仅仅是个别中学生的要求,而是一种时代的趋势了。

转载:(南方日报记者 陈萍 摄影:何森垚)

2016.4.20